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Item 「100年度德智體群美五育理念與實踐教材教法設計」專案(2011/01/01-2011/12/15) 程瑞福Item 101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現場觀眾運動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中華運動休閒產業管理學會, 2013-09-01) 顏可一; 張少熙本研究旨在探討101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University Basketball Association,以下簡稱UBA)現場觀眾的人口背景、觀賞動機及滿意度的分布情形,並瞭解觀眾人口背景在觀賞動機及滿意度的差異情形,進而探討觀賞動機及滿意度之間的相關。研究以UBA公開男子組第一級的現場觀眾為研究對象,採便利抽樣方式實施問卷調查,共計回收442份有效問卷。使用PASW 18.0分析後,結果顯示:一、樣本結構中男生略多於女生,且大多為24歲以下未婚的大學生;曾有籃球社團經驗及每周規律參與2次以上籃球運動的觀眾超過五成。二、現場觀眾觀賞動機以「賽事吸引力」為主,且對於「決賽硬體環境」及整體「比賽內容」感到滿意。三、除年齡外其他背景變項在觀賞動機各構面皆有顯著差異情形,滿意度則僅有性別、籃球社團參與經驗及本屆高中籃球聯賽現場觀賞經驗在「比賽內容」、「軟體氣氛」及「行銷宣傳」上達顯著差異。四、 觀賞動機與滿意度間呈現顯著正相關,觀賞動機中「球員偏好」、「賽事吸引力」及「人際互動」與滿意度的「行銷宣傳」、「比賽內容」及「軟體氣氛」達到中度正相關。研究者建議設計現場活動及宣傳資訊時可考量不同籃球運動背景的觀眾,並增加觀眾間的互動以提升現場娛樂氣氛,且將硬體環境的優劣做為選擇比賽場館時的先決條件。以上結果可供主辦單位、學校及行銷活動公司參考。Item 102學年度教育部高級中等學校以下體育班計畫(2013/07/14-2014/07/13) 程瑞福Item 102年度邁向頂尖大學計畫(2013/01/01-2013/12/31) 張少熙Item 103學年度大專校院運動績優生訪視計畫(2014/10/01-2015/07/31) 程瑞福Item 103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輔導與管理工作計畫(2014/08/01-2015/07/31) 程瑞福Item 103年度國民體適能檢測(綜合)站(2014/09/01-2015/03/30) 林玫君Item 103年度邁向頂尖大學計畫(2014/01/01-2014/12/31) 張少熙Item 103年度邁向頂尖大學計畫(2014/10/01-2014/12/31) 張少熙Item 103年打造運動島計畫(2014/03/05-2014/12/31) 程瑞福Item 104學年度運動績優生訪視計畫(2015/11/20-2016/10/20) 程瑞福Item 104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輔導與管理工作計畫作業(2015/08/01-2016/07/31) 程瑞福Item 104年度邁向頂尖大學計畫(2015/01/01-2015/12/31) 張少熙Item 104年度邁向頂尖大學計畫(2015/01/01-2015/12/31) 張少熙Item 105年運動i台灣計畫執行中心專案(2016/01/01-2016/12/31) 程瑞福Item 12碼罰球足內側射門在踢向 不同目標之踢球腳肌電活化程度研究(2014) 趙孟哲; Meng-Zhe, Zhao足球運動中,最常見的射門方式是足部射門。而足部射門方式尚能分為足內側射門與正足背射門等兩種方式,由於十二碼罰球的判決往往影響一場比賽的勝負,因此提高12碼命中率的議題變得很重要。在兩種不同的射門方式中,足內側射門的精準度較高於正足背,精英的選手往往將足球踢向四個角落,出球速度並不快,讓守門員難以防守,不過有時因為肌肉過度用力導致錯失得分機會。本研究目的以八名大專足球一級聯賽選手為實驗對象,目的在探討選手在進行12碼罰球時,踢向不同目標的踢球腳肌電活化程度及其運動生物力學參數;以Vicon Motion Capture System(250Hz)擷取人體射門動作反光球資料,經由Visul 3D軟體計算運動學參數,同步利用Noraxon無線肌電圖系統(1500Hz)擷取人體肌電訊號,並以HiSpec 4(500Hz)高速攝影機側拍射門動作來做動作分期;所以有參數均利用SPSS20.0版本統記套裝軟體進行計算,以無母數弗里曼二因子變異數分析來進行統計考驗,顯著水準訂為α=.05。結果發現:一、運動學的資料中在踢向上目標(目標1、目標3)的髖關節有較大的屈曲角度變化、膝關節有在後擺期有較大的屈曲角度變化、觸球期有較大的伸展角度變化、踝關節則沒有太多的變化。二、肌電圖資料中在踢向上方目標(目標1、目標3)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有較大的肌電活化訊號。建議:在肌肉的訓練,通常不會只針對某一肌群訓練,幾乎都下肢一起作訓練但本實驗也發現到一些小肌肉群如:脛前肌與腓腸肌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收縮提供了腳踝穩定,進而增加命中率,因此藉由本實驗提供的數據與建議,能夠提供給選手與教練參考,進而善用與了解該部位肌肉收縮的特性,增加12碼罰球的命中率。Item 12週中強度漸進阻力訓練對高齡者賀爾蒙與肌肉適能之影響(2020) 林建廷; Lin, Chien-Ting背景:人類隨年齡增長,逐年有肌肉適能 (肌肉力量、肌肉質量、肌肉功能) 減退等問題,進而影響高齡者獨立生活能力,如走路緩慢與精細運動機能退化。伴隨老化現象所產生的肌肉質量降低,與血液低濃度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高濃度胰島素 (insulin)、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介白素-6 (interleukin 6, IL-6) 有關。先前研究顯示阻力訓練能改善身體功能表現,但阻力訓練是否能有益地調控合成性及分解性賀爾蒙尚未完全釐清,本研究目的為探討12週阻力訓練對健康高齡者的血液生化指標與肌肉適能的影響。方法:招募19名健康高齡者 (年齡67.9 ± 3.2歲) 隨機分派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從事12週漸進阻力訓練,控制組則維持日常身體活動。在介入前後進行賀爾蒙 (IGF-1, insulin, TNF-α, IL-6),與肌肉適能 (握力、肌肉質量、30秒坐站、計時起走測驗) 檢測。相依樣本t考驗分析實驗組前後測IGF-1。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insulin、TNF-α、IL-6、肌肉適能在不同組別與時間的差異情形。結果:12週介入後,IGF-1與基礎值比較無顯著變化 (p > .05)。Insulin、IL-6、肌肉質量交互作用未達顯著 (p > .05),主要效果皆未達顯著差異 (p > .05);握力交互作用未達顯著 (p > .05),主要效果僅時間因子達顯著差異 (p< .05);TNF-α交互作用未達顯著 (p > .05),主要效果皆達顯著差異 (p < .05);30秒坐站、計時起走測驗交互作用達顯著 (p < .05),兩者實驗組後測顯著優於實驗組前測 (p < .05),且計時起走測驗實驗組後測顯著優於控制組後測 (p < .05)。結論:12週中強度漸進阻力訓練改善健康高齡者肌肉力量與功能及減少TNF-α濃度,但肌肉質量、insulin、IGF-1與IL-6則無變化。Item 12週法鼓八式動禪訓練對女性教師健康體適能和生活壓力的影響(2006) 林志祥; Chih-Hsiang Lin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十二週法鼓八式動禪訓練對女性教師健康體適能與生活壓力的影響;並比較有無訓練兩組在健康體適能與生活壓力上之差異。本研究徵求40名國中女性敎師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29.9±5.8歲,受試者隨機分配到實驗組(20名)與對照組有20名。實驗組受試者接受十二週,每週訓練三天,每次30分鐘。運動強度為55-65%最大心跳率。在訓練前後,研究對象皆接受健康體適能測驗(800公尺跑走、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坐姿體前彎及身體質量指數)與生活壓力問卷調查,受試者於實驗期間要求保持平時之日常生活作息。所得資料以中文版SPSS 10.0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以相依樣本t、共變數分析考驗。 結果如下: 1.實驗組女性教師經過訓練後,各項健康體適能項目皆有顯著進步。(P<0.05) 2.實驗組女性教師經過訓練後,生活壓力有顯著降低。(P<0.05) 3.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訓練後,兩組經共變數分析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之各項健康體適能皆優於對照組。(P<0.05) 4.實驗組女性教師經過訓練後,生活壓力優於對照組。(P<0.05) 十二週八式動禪訓練對女性敎師健康體適能與生活壓力有正面影響。 關鍵詞:法鼓八式動禪、健康體適能、生活壓力Item 12週跑走訓練對老年女性體適能與認知執行控制之影響(2012) 羅尹伶; LUO, YIN-LING目的:本研究目的探討12週跑走運動訓練對無規律運動習慣老年女性體適能與認知執行控制之影響。方法: 以21位健康無規律運動的女性老年人(平均年齡67.52 ± 2.44歲)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在訓練組(12名)與控制組(9名),訓練組接受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運動強度為保留心跳率40-60%的跑走訓練,對照組則維持原本生活習慣,所有受試者於12週前後分別接受YMCA電動負載腳踏車推估最大攝氧量、功能性體適能評估肌力、肌耐力、柔軟度、敏捷/動態平衡、2分鐘踏步走,以及認知執行控制Erikson Flanker測驗,所得資料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p<.05)。結果:在12週訓練後,老年人的體適能與認知執行控制皆顯著進步(P<.05), 包括最大攝氧量(前測15.55 ± 3.26 ml/kg/min;後測19.15 ± 3.92 ml/kg/min、2分鐘踏步(前測133.67 ± 30.64次;後測143.67 ± 27.65次)、上肢柔軟度(前測1.96 ± 5.43cm;後測3.25 ± 5.25 cm)、上肢肌力(前測12.58 ± 2.02次;後測14.42 ± 1.62次)、下肢肌力(前測11.58 ± 2.31次;後測13.50 ± 3.26 次)、敏捷/動態平衡(前測 7.62 ± 1.54s;後測7.24±1.17s)、認知功能一致性(前測438.26 ± 56.12ms;後測408.64 ± 43.54ms)和認知功能不一致性(前測462.58 ± 67.36ms;後測 432.50 ± 50.04ms),訓練組的上肢肌力與認知執行控制也顯著優於控制組(P<.05)。認知執行控制與兩分鐘踏步有相關(P<.05)。結論:12週跑走訓練可改善無規律運動習慣老年女性的功能性體適能與認知執行控制能力。Item 16世紀以後中、日、韓的武藝身體觀比較研究--以明朝、江戶、朝鮮時期的武藝書為中心(2010) 朴貴順; Poh Guey Shuenn16世紀以降,中、日、韓刊行之武藝書數量龐大,其中以明朝的《紀效新書》、江戶的《兵法秘傳書》˙《武術早學》、以及朝鮮的《武藝圖譜通志》最具代表性。本研究以這四本書為基準點,透過書中之「圖」和「譜」的武藝(武藝動作和武器)、示範者的穿著、武藝教學,以及身體哲學的比較,用以呈現、討論中、日、韓對於武藝身體觀的傳承及異同點。 本研究首先重新檢視明朝的《紀效新書》和朝鮮的《武藝圖譜通志》的刊行過程,並從中考察中國武藝對《武藝圖譜通志》之影響;其次究明日本《兵法秘傳書》和《武術早學》的刊行過程以及其內容;之後從中檢討中國武藝對此三書的影響;最後,以《紀效新書》為中心,透過各國之武藝書來比較,探討三國的武藝身體觀。 本研究發現,四本書之中的圖與譜、示範者的穿著、武藝教學內容,以及蘊涵的身體哲學均顯示具有儒家身體思想的觀念。在明朝時期、江戶時期、朝鮮時期所刊行的四本書,都各有特色,可是日本和朝鮮的三本書均不乏是受到明朝《紀效新書》的影響,無論武藝、穿著、武藝教學與身體哲學等。而且,1592年壬辰倭亂的時候,從中國導入到朝鮮的儒家思想,進一步還導入到日本的歷史當中,並提供更好的根據。雖然,日本和朝鮮受到明朝的影響而刊行了兵法、武藝書,可是他們刊行的書籍不僅只是模仿,還加上各國的武藝文化特色,並貫通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