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6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長期性高強度間歇性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衝突控制的影響: 事件關聯電位與訊號源分析研究(2023) 蔡侑蓉; Tsai, Yu-Jung研究目的探討長期性高強度間歇性運動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衝突控制能力的影響。本研究有兩個研究目的,第一、ADHD兒童是否在衝突控制反應上與正常兒童不一樣;第二、長期性高強度間歇性運動是否能改善ADHD兒童衝突控制能力。第一個研究方法: 總共有105位兒童,其中61位ADHD兒童;44位是年齡相同的正常兒童。所有兒童都會進行叫色測驗並同時收集腦波訊號。作業情境將分為底下四種: iC, iI, cC, cI。依變項包含反應時間(RT)、反應正確率(RA)、事件關聯電位(N2與P3)。結果顯示ADHD兒童反應時間有前試作測驗的情境效果,且整體的反應正確率比正常兒童低。此外,ADHD兒童有較小的P3振福。而進一步分析P3訊號源,ADHD兒童在前額葉有較大的活化狀態。這些研究說明ADHD兒童較容易受到前一個試作測驗情境的影響,特別是在高衝突的情境下。第二個研究方法: 61位ADHD兒童隨機分派至運動組或是主動控制組。運動介入為期每周兩次每次90分鐘,總共五週運動介入。運動組從事高強度間歇性運動,而主動控制組從事瑜珈與伸展運動。結果顯示經過五週的運動後,運動組在前試作情境的效果有較大反應正確的差值,也就是在前試作的一致情境的正確率顯著提升所導致較大的差異。此外,運動組比主動控制組有較好的動作能力。這些研究表示高強度間歇性運動能夠對前試作情境的能力有改善的效果同時提升動作能力。Item 從認知到體知 —運動中「忘」與「記」的哲學探究(2023) 蔡宗儒; Tsai, Tsung-Ju在運動的領域裡,存在「忘」與「記」兩種看似不同、並且彼此對立的哲學傾向。「記的哲學傾向」推崇「認知」對「體知」產生的正面效果,認為「認知」可以確保知識的嚴謹性、客觀性、可理解性、和可傳達性,但卻也同時產生了「認知等於體知」和「認知必須先於體知」的謬誤。而「忘」的哲學傾則是對「記」的一種對立傾向,其主要立場是否定「認知」對「體知」的幫助,並且認為「認知」本身是一種限制,無法幫助人們把握體知,甚至更可能阻礙體知。然而,儘管這種做法讓運動的人們擺脫了認知的束縛,但另一方面卻也產生了「傳授與學習的困難」、「理論作者的自我矛盾」、和「淪為一種不科學的理論」的問題。本文嘗試先對「記」與「忘」兩種哲學傾向的內涵進行考察,藉以說明運動領域中的諸現象;接著,在理解了「忘」與「記」兩種哲學傾向的優點和缺點後,嘗試以一種「有機整體論」的動態方式來把握運動中「忘」與「記」的關係,並提出本文最主要的論點:「忘與記的動態論」,說明「忘」與「記」不僅是兩種共容的哲學傾向,甚至還具有相互必要性。Item 女性抗老經驗之敘說(2021) 王慶芬; WANG, CHING-FEN本研究以如何讓自己能夠慢慢地老化以及有什麼樣的方法,讓抗老化也是一種日常,使自己總是保持最佳狀態,並且因此能夠讓自己產生信心與光采。在現代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保健、養生等各方面的訊息層出不窮且琳瑯滿目, 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以及找到中肯及切實的健康資訊很重要。研究者以自身的抗 老經驗以及邀請四位 50 到 65 歲的女性研究參與者,透過半結構式訪談大綱進行深度 訪談,了解她們對抗老化的方法。她們都非常樂於分享他們的經驗與過程,她們的外 表都是公認的凍齡美女,比實際年齡年輕 10 歲以上,她們的共同特徵是工作場域十分 強調年輕的形象。她們根據自己的先天條件及生活作息經濟狀況,來選擇適合自己抗 老的方法。研究結果發現,女性在抗老方法上皆追求能快速見效,醫美為第一馬上看 到改善效果;其次分別為服用膠原蛋白,由內而外地保持皮膚彈性。然而醫美消費比 較高,而且也怕碰到無良診所,膠原蛋白則怕萬一選擇的商品原料不純或是沒檢驗合 格,以及原料來源不明等問題。所以她們認為長久持續的運動可以讓自己保持身材體 態的輕盈,延緩慢性病的產生,加上注重生活作息及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外表更顯 年輕,樂觀正面會給身心帶來一堆好處可以紓解壓力,改善情緒、減少壓力荷爾蒙, 可以增加幸福感,這些由內產生的幸福感反映在外更讓人顯得年輕。研究者在抗老上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在訪談當中看到研究參與者的樂觀面對以及快樂分享的心態。由此總結,認為延緩老化的道路上,除了要樂觀面對、輕鬆愉快地持續去執行外,且不能給自己帶來壓力與負擔。就如同研究者一樣,只要對自己的想法有了方向與信心,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並且願意落實與執行,更加有助成效。Item 以活躍老化觀點探討鐵人三項運動對於健康之影響(2020) 邱啟元; Chiu, Chi-Yuan我國高齡人口不斷攀升,如何促進中高齡者的健康成為重要的議題。從活躍老化的觀點來看,需在老化的過程中,提升中高齡者的生理、心理、社會健康,進而維持其自主與獨立生活的能力。而中高齡者參與「鐵人三項運動 (游泳、自行車、跑步)」可為增進其活躍老化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國內較少有研究探討參與鐵人三項運動對於與其不同層面健康之影響。據此,本研究之目的為 (1) 探討參與鐵人三項運動之中高齡者對於其生理健康之影響。(2) 探討參與鐵人三項運動之中高齡者對於其社會參與之影響。 (3) 探討參與鐵人三項運動之中高齡者對於其心理健康之影響。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法,以便利取樣的方式,於2019年9月宜蘭梅花湖全國人三項錦標賽進行質性訪談,共有九位業餘選手接受訪問。研究結果發現,受訪者皆認為參與鐵人三項運動能提供不同層面的健康效益:(1) 生理層面效益包括體能提升、促進新陳代謝、精神變好以及從能疾病中康復。(2) 心理層面效益包括能維持心情愉悅、心態能保持年輕、增加成就感。(3) 社會層面效益包括增進人際關係、擴展社會網絡以及增進親子關係。依據本研究結果,參加鐵人三項運動確實能提升生理、心理與社會層面的健康,可為推動活躍老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之結果建議未來有關單位可推動中高齡者多參與鐵人三項運動,以達到其活躍老化之目標。Item 12週中強度漸進阻力訓練對高齡者賀爾蒙與肌肉適能之影響(2020) 林建廷; Lin, Chien-Ting背景:人類隨年齡增長,逐年有肌肉適能 (肌肉力量、肌肉質量、肌肉功能) 減退等問題,進而影響高齡者獨立生活能力,如走路緩慢與精細運動機能退化。伴隨老化現象所產生的肌肉質量降低,與血液低濃度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高濃度胰島素 (insulin)、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介白素-6 (interleukin 6, IL-6) 有關。先前研究顯示阻力訓練能改善身體功能表現,但阻力訓練是否能有益地調控合成性及分解性賀爾蒙尚未完全釐清,本研究目的為探討12週阻力訓練對健康高齡者的血液生化指標與肌肉適能的影響。方法:招募19名健康高齡者 (年齡67.9 ± 3.2歲) 隨機分派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從事12週漸進阻力訓練,控制組則維持日常身體活動。在介入前後進行賀爾蒙 (IGF-1, insulin, TNF-α, IL-6),與肌肉適能 (握力、肌肉質量、30秒坐站、計時起走測驗) 檢測。相依樣本t考驗分析實驗組前後測IGF-1。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insulin、TNF-α、IL-6、肌肉適能在不同組別與時間的差異情形。結果:12週介入後,IGF-1與基礎值比較無顯著變化 (p > .05)。Insulin、IL-6、肌肉質量交互作用未達顯著 (p > .05),主要效果皆未達顯著差異 (p > .05);握力交互作用未達顯著 (p > .05),主要效果僅時間因子達顯著差異 (p< .05);TNF-α交互作用未達顯著 (p > .05),主要效果皆達顯著差異 (p < .05);30秒坐站、計時起走測驗交互作用達顯著 (p < .05),兩者實驗組後測顯著優於實驗組前測 (p < .05),且計時起走測驗實驗組後測顯著優於控制組後測 (p < .05)。結論:12週中強度漸進阻力訓練改善健康高齡者肌肉力量與功能及減少TNF-α濃度,但肌肉質量、insulin、IGF-1與IL-6則無變化。Item 以芬蘭經驗檢視臺灣高齡者運動健康促進活動之研究(2013) 劉永琦; Yung-Chi Liu臺灣為人口老化快速的國家,在1993年65歲以上的高齡者占總人口已超過7%成為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國家,預估在2017年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國家,人口老化所產生的問題將嚴重衝擊目前及未來的臺灣社會。芬蘭與我國同為人口嚴重老化國家,其政府推行之高齡者運動政策目的在提升高齡者規律運動,期望促進高齡者健康並保有獨立生活之能力,進而降低醫療支出、節省社會成本。在芬蘭國家政策主導下,政府各部門實施了不同面向的運動健康促進方案,以高齡者運動健康促進計畫的推展最值得推崇並值得我國借鏡學習。因此,本研究目的為:一、瞭解芬蘭高齡者運動計畫「Strength in Old Age」。二、分析臺灣高齡者運動計畫與活動之實行概況。三、比較芬蘭與臺灣高齡者運動計畫與活動之差異。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法(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瞭解,得到結果為:一、芬蘭依據憲法給與人民運動的權力,從政策立法制訂、各單位分層發展相關的計畫與方案,到地方城市與大學資源結合,有專責研究機構的指導,提供高齡者專業與友善的運動服務。二、臺灣政府、研究機構與民間單位目前也積極投入高齡產業,為高齡者提供豐富多元的活動,以民間單位的速度與進展較政府單位快,且是以深耕社區的力量,提供一個在地老化的方案。三、芬蘭與臺灣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芬蘭由上而下推動運動健康促進方案,縱形的力量結合了點線面,全力發展高齡者運動產業。臺灣目前在各地區發展高齡者運動健康促進活動或課程,是由當地的力量所支持。Item 從符號學論臺灣媒體中「體育」和「運動」概念之使用(2008) 山之口壽幸; Toshiyuki Yamanokuchi本研究之目的在於從符號學以及運動社會化媒介中媒體的角度,分析台灣人混用「體育」與「運動」概念的原因。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分析「體育」與「運動」的差異,且利用內容分析法分析九家中文媒體、電視頻道以及網路搜尋引擎中,「體育」與「運動」名詞使用的情形。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1. 「體育」是「身體教育」,即以教育概念為出發點,且「體育」為關聯概念組成,不同於「運動」得實體概念。體育屬「關聯概念」可以使用「PE=f (a’, b’, c’| P’)」(「PE:體育」、「a’:教授者」、「b’:學習者」、「c’:教材」、「P’:目標」、「|:條件」)的函數來表示之。 2. 目前台灣八家中文媒體以“運動新聞”來報導運動現象的只有中國時報,其他都是以“體育新聞”報導運動現象。 3. 符號學認為解釋者對於符號意義的指涉影響很大,身為運動社會化媒介之一的大眾媒體混用「體育」與「運動」的概念,是造成台灣人混用「體育」與「運動」概念的重要因素。Item 極限跑者美感經驗之表現與詮釋(2011) 楊婕媺; YANG, CHIEH-MEI本研究旨在考察極限跑者美感體驗之表現與內容,並加以詮釋。研究進路採狄爾泰的詮釋學角度,結合深度訪談法及文獻分析法,以超馬好手及冒險家林義傑為訪談對象,並以他的五本著作:《勇闖撒哈拉》、《跑出生命的寬度》、《林義傑大冒險》、《跨越心中的磁北極》,以及《決戰撒哈拉》為詮釋文本,帶著我本身關於跑步及美感體驗的前見解進行詮釋與理解。研究發現極限跑者的美感體驗表現為英雄感、孤寂感、鬥志感、關愛感等五十三種感受,背後的意義包括夢想、群眾、回憶、契合、解脫、精神、愛、滿足、變化、轉念及自然等,是為美感體驗的內容。詮釋結果發現,美感體驗是一種對形相的直覺,具有由內而外三個層次:回憶、意義、美感。極限跑者對運動體驗的回憶是美感體驗的核心,回憶所觸及的「當下」是運動體驗中令人印象深刻、歷久不忘的片段,由美感體驗的十一個內容構成;從當下那些片段中獲得的感受則為美感體驗的表現。Item 以動態生活生態模式探討鄰里環境、運動健康信念、身體活動與健康狀態(2017) 顏心彥; Yen, Hsin-Yen動態生活型態在健康促進與預防疾病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目的在於透過動態生活生態模式,探討臺灣地區鄰里環境、運動健康信念、身體活動與健康狀態之關係。研究方法在資料收集上使用政府開放資料與問卷調查,研究對象以配額抽樣臺灣地區18歲以上無身心障礙之居民,整體回收有效問卷為1228份,問卷內容包含身體活動鄰里環境、運動空間可近性、運動健康信念、國際身體活動量表、SF-12健康量表與人口背景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典型相關分析、羅吉斯迴歸分析以及偏最小平方法路徑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高政策環境居民其鄰里環境可行走性、交通身體活動量與自覺心理健康也顯著高於低政策環境居民,其身體質量指數與診斷三高情形顯著較低;鄰里環境與運動利益可顯著正向預測、運動阻礙可顯著負向預測從事動態生活之機率;動態生活型態者有高血脂、體重過重之機率低於從事非動態者,而從事動態生活型態者有心血管代謝風險之機率是從事非動態生活型態者之68%;鄰里環境、運動健康信念對身體活動有正向影響、身體活動則對生活品質有正向影響。身體活動的決定因素是運動健康信念、鄰里與政策環境,而維持動態生活型態可對生活品質與心血管代謝健康有正面影響,本研究結果可提供給個人心理、環境、相關政策之參考,促進身體活動是最重要的因素,進而達到健康促進之目標。Item 大學校院優秀女性運動員角色衝突與調適之研究(2016) 蔡佳圻; Tsai, Chia-Chi大眾對運動員角色有規範與期待,期待其為男性之身分,此為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是以,期待角色依據社會已形塑之概念來進行角色扮演,當女性進入運動場域,因醫學上的不贊同、性別刻板印象等,易產生角色衝突,致使女性運動員需要找尋合宜的調適機制。因此,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大學校院優秀女性運動員角色衝突及因應之道,運用質性訪談法,採半結構式訪談方式蒐集資料,訪談進行期間為2014年2月15日至4月18日,藉以探討大學校院優秀女性運動員角色衝突及調適情況。所得結論為: (一) 女性運動員角色較以前鬆綁,陽剛女性形象浮現,以女性陽剛的姿態進入運動場域中,打破女性與運動二者對立的情況;(二) 由於個體同時扮演多種角色,且各角色的期望增加或產生變化,因此,優秀女性運動員扮演各種角色標準因而提高、轉變,使得女性運動員產生角色衝突;(三) 女性運動員以認同運動員身份的觀點,來提高此角色的地位,當產生角色衝突時,提升認同,接受挑戰且坦承自己的缺失,以持續運動員生涯。女性運動員產生角色衝突對其不完全為負面的影響,其解決困境過程時亦會獲得成長、更了解自身狀態、提升運動表現及困境排除的能力。研究發現教練對運動員生涯調適佔有重要地位,若能再訪談教練,則能更加了解角色衝突之相關內涵;未來研究方式若增加案例成為綜合型討論,可以加深探討的深度;而隨著時代變遷,角色衝突類型可能產生變化或鬆綁,建議訪談不同年代之優秀女性運動員,從事縱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