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88
  • Item
    高齡者使用體健設施與多元性運動介入之效益
    (2023) 余義箴; Yu, Yi-Chien
    營造更適宜的環境並系統性地規劃具體運動方案之策略,是國家公共衛生與運動發展的社區介入重要策略。公園體健設施已成為促進高齡者健康的有效環境因子,可藉由多元性運動訓練的導入,達到高齡者健康促進的益處。本研究目的包含:1) 阻力調節效果的體健設施與多元性運動訓練模組整合,對高齡者的健康影響情形;2) 體健設施之運動課程模組介入的延續使用之策略。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兩階段的實驗設計進行驗證:1) 採用單組前後測研究設計,驗證本研究設計之社區公園體健設施多元性運動課程模組,結合油壓式阻力器材的效益 (n=39);2) 採用準實驗研究設計,規劃個人化的訓練內容,探討個別化課表是否可作為延續使用意願的可行方案 (n= 36, EG= 18),以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共變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論如下。(一) 體健設施的阻力調節可能限制高齡者肌肉質量促進與體脂肪降低之效果,但提供個人化課表有助於提升肌肉質量與下肢肌力,且可延續身體功能方面的平衡能力。(二) 體健設施之運動課程無法提升中等至高強度、高強度的身體活動量及跌倒自我效能,但提供個人化課表可能有較高的身體活動量及較高的跌倒自我效能。(三) 體健設施之運動課程可提升高齡者對體健設施的動機與態度之整體平均分數,且可增加對政府政策的認同,但對當前政策推動結果的滿意程度降低;提供個人化課表更有機會使高齡者產生實際前往公園操作與複習體健設施的時間。(四) 提供個人化課表有助於增加運動方案介入結束後的效益,即有較高的前往公園次數與平均複習的時間。建議未來研究將可採用客觀儀器掌握身體活動強度,釐清高齡者於複習操作時所產生的身體活動量之強度,並探討對體健設施的態度與動機的改變因素,進一步制定其他可持續引發高齡者使用體健設施意願的策略。相關政策單位於建置公園體健設施時,可考慮增加使用時的阻力強度回饋機制,並檢視效益較高的特定器材,以利最佳化的發揮社區環境建設。
  • Item
    以教育政策執行模式探討SH150政策與青少年健康體位之研究
    (2022) 洪義筌; Hung, Yi-Chuan
    身體活動是影響青少年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國民體育法亦於2013年將SH150政策正式立法,但目前尚無針對該政策之執行成果之實證研究。本研究志於發展有關SH150政策之執行成效問卷,於第一階段先行進行問卷工具之形成,於臺北市之國中招募106位12-15歲之青少年 (回收之有效問卷為77份),確立問卷工具的信效度;第二階段則以建構之問卷,以全臺中市公私立國中學生為研究參與對象,並依據各校規模 (班級數) 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後,於各校進行簡單隨機抽樣,問卷發放共894份,回收578份,其中有效問卷567份,佔回收比例98%。本研究整體結論如下:一、本研究所發展的青少年SH150之測量問卷,經檢驗達有效性與可信度,可作為SH150政策之推行現況研究問卷。二、臺中市各國中執行SH150政策,以「課間下課時間」的身體活動人數多,但對政策本身的知曉性低。三、SH150政策與健康體位中的身體質量指數高度相關,可印證有足夠強度及時間的身體活動,對於維持適中的健康體位有幫助。四、本研究與教育部體育署目前的統計數據顯有落差,因調查對象不同而造成明顯差異,建議未來在政策調查或執行宜有多方考量,以避免誤差之可能。
  • Item
    福建省體育政策文件草擬過程中智庫與政府的互動模式
    (2023) 王延婷; Wang, Yan-Ting
    緒論:「決策諮詢」成為解決「官員」處理複雜公共問題的良方,智庫組織作為決策諮詢的代表性組織,在不同國家迅速發展。中國智庫受政府「重視」卻被學者「忽視」,地方智庫的研究少之又少,但智庫組織已成為地方體育政策文本草擬的主力軍。研究目的:以福建省三個地方體育智庫組織所承擔的三個政策文本草擬的過程為例,運用政策制定過程、知識運用和雙群體理論,探究體育政策草擬的及本進程為何?智庫在地方體育政策草擬過程如何與政府官員互動?政府官員選擇智庫的考量因素為何?研究方法:運用多重個案研究方法,並對智庫組織成員、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等進行訪談,收集官方文件等作為資料來源。研究結論:1、地方體育政策不同政策性質,政策基本進程不同,法律條文則經過政策形成動因、政策方案設計、草擬單位內部醞釀、立法審議和徵詢意見、政策出臺等五個階段;部分評估政策方案則經過形成動因、評估指標與建構、申報考評、最終公示階段。地方體育政策制定受制於國家的部署要求和相關指令,同時地方官員存在利他和爭先動機、考慮地方體育發展需要、政府內部政策企業家的呼籲。地方體育領域行政官員作為主要發起人,發起政策議題。2、政府官員選擇智庫組織考量因素包括政府官員因素、智庫專家的因素和制度約束。3、地方體育政策制定個過程中不同階段互動關係不同,不同階段互動內容不同。
  • Item
    臺灣國民中小學雙語體育教學效能評估指標之建構
    (2023) 劉佳鎮; Liu, Chia-Chen
    雙語教學推動至今,各界仍對於雙語教學政策的推動有著不同的看法與見解。研究者本身服務於師培大學並執行雙語師資培育的任務。基於各級學校於推動雙語教學初期常以健體領域進行雙語教學,為確保體育課程之教學效能,本研究旨在建構臺灣國民中小學雙語體育教學效能評估指標,以供學校及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在擬定雙語教學政策與執行之參考。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兩種方式進行研究。首先藉由文獻分析找出可能影響雙語教學效能之因素,進一步編製而成「臺灣國民中小學雙語體育教學效能評估指標」問卷為調查工具。本研究邀請15位專家委員,包含師資培育大學之師培教授、雙語教學研究中心執行長/主任、推動雙語教學之校長、主任與擔任雙語體育教學實際授課的主教教師進行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與層級分析進行資料分析,以建構臺灣國民中小學雙語體育教學效能評估指標之適切性與相對權重。所得結論如下:一、雙語體育教學效能評估指標含有教師專業教學知能、教師學科及語言專業程度、教師課程設計與教學能力、班級經營能力與多元評量與教師指導及回饋等五個構面,共有35個評估指標。二、本研究所建構的雙語體育教學效能評估指標,皆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其中最被重視的構面是教師課程設計與教學能力。三、本研究所建構的雙語體育教學效能評估指標,其相對權重前三名分別為年資至少 3 年以上且每周至少教授3節體育課、體育運動相關系所畢業或取得大專校院體育相關系所進修 8 學分以上之體育教師、教師具備正確動作示範與指導能力。基於上述結果,建議教育相關單位,未來可加強培育雙語體育教師的教師課程設計與教學能力,並應重視教師的專業背景與專業能力之養成,以確保學生接受雙語教學後的學習成效。針對未來研究,建議可以更進一步應用本研究所建構之教學效能評估指標,加以檢視教學現場教師的教學效能,並據以輔導及改善。
  • Item
    急性MICT和LV-HIIT對中老年人執行功能影響 :事件相關電位研究
    (2023) 艾競一; Ai, Jing-Yi
    近年來,全球高齡化浪潮來襲,老化已成為現今社會需要重視的課題,伴隨著認知退化與罹患失智症的案例與日俱增,使得如何提升中老年人認知功能的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可以改善認知功能和表現。大多數HIIT研究採用"全力以赴 "的可變負荷運動干預,然而這可能不安全,也不能被特定的人 (中高齡或者病患等) 所接受。低量HIIT是為了確定性能、代謝和分子適應更實用的模型,儘管總運動量低,但其效益可以類似于傳統耐力訓練并且產生積極的情緒價值。此外,急性運動誘發乳酸濃度之提升可能與認知表現之增進產生關聯。因此,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急性中等强度連續運動 (MICT)和低量HIIT (LV-HIIT)對中老年人抑制控制之影響。本文採用對抗平衡組内設計,參與者按順序隨機分派至完成30分鐘的急性MICT、19分鐘LV-HIIT或30分鐘非運動干預 (觀看影片) 。當參與者在基線和干預模式後執行Stroop任務時,同時測量神經心理學[即準確率 (ACC) 和反應時間 (RT) ]、神經生理學[即事件相關電位 (ERP) P3和N450振幅]以及血清中乳酸濃度指標。主要結果表明,MICT和LV-HIIT對抑制控制的行爲表現有相似的效益,其中LV-HIIT對神經電激活有特定的内在歷程,次要結果表明,LV-HIIT產生較多的乳酸並令人充滿愉悅感。總而言之,LV-HIIT可能是一種更省時高效率來改善認知健康的方法。
  • Item
    肘屈肌群和膝伸肌群間之同側重複訓練交叉轉移效應
    (2023) 謝忠展; Hsieh, Chung-Chan
    目的:(1)肘屈肌群進行第一回合離心運動(the first bout of maximal isokinetic eccentric contraction, MaxEC1),隨後改換成同側膝伸肌群進行第二回合最大離心運動(the second bout of MaxEC, MaxEC2)產生交叉轉移效應。(2)膝伸肌群進行MaxEC1,隨後改換成同側肘屈肌群進行MaxEC2產生交叉轉移效應。方法:招募32名健康成年女性(20-30歲)為研究對象,分配至下肢離心組(non-dominant upper limb / non-dominant lower limb group, NU/NL)、下肢控制組(control / non-dominant lower limb group, C/NL)、上肢離心組(non-dominant lower limb / non-dominant upper limb group, NL/NU)、上肢控制組(control / non-dominant upper limb group, C/NU)(8人/組)。NU/NL組以非慣用側肘屈肌群(30次)和非慣用側膝伸肌群(60次)進行MaxEC1, MaxEC2。NL/NU組以非慣用側膝伸肌(60次)和非慣用側肘屈肌群(30次)進行MaxEC1, MaxEC2。C/NU組以非慣用側肘屈肌群(30次)進行MaxEC1,C/NL組以慣用側膝伸肌群(60次)進行MaxEC1。NU/NL組和NL/NU組在第一、第二回合均間隔14天。在MaxEC1前、MaxEC2後立即及其後第1~5天 (每次間隔24小時) 各進行一次依變項檢測:血液肌酸激酶活性(CK)、肌肉酸痛(DOMS)、肢體圍(CIR)、關節活動度(ROM)、關節釋放角度(JRA)、最大自主等長肌力(MVC)、向心肌力(ISOK)、聲輻射力脈衝彈性影像(ARFI)。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考驗各依變項於組別 x 時間是否達顯著差異。結果:NU/NL組CK、DOMS、ROM、JRA、MVC、ISOK、ARFI恢復速度均比C/NL組快。NL/NU組所有依變項恢復速度均比C/NU組快。NU/NL組和C/NL組之間DOMS在離心運動後第2天達顯著差異(p<.05)。MVC在離心運動後0、1、2天達顯著差異(p<.05)。ISOK在離心運動後0、1、2天達顯著差異(p<.05)。JRA 45。、60。在離心運動後3天達顯著差異(p<.05)。CK在離心運動後1、2天達顯著差異(p<.05)。NL/NU組和C/NU組之間ROM在離心運動後第3、4、5天組間達顯著差異(p<.05)。ARFI在離心運動後第0、1、2天組間達顯著差異(p<.05)。MVC在離心運動後第0、1、4天組間達顯著差異(p<.05)。ISOK在離心運動後0、1、2、3、4、5天達顯著差異(p<.05)。CK在離心運動後1、2天達顯著差異(p<.05)。結論:本研究發現介入第一回合肘屈肌群或膝伸肌群離心運動可能可以降低第二回合同側異源肌群離心運動造成的肌肉損傷。上述研究結果可提供給教練、運動防護員與物理治療師,作為未來運動員於臨床復健治療時之參考與應用。
  • Item
    監測系統對樂齡族使用虛擬健身教練應用程式之影響
    (2023) 邱貽; Yau, Yi
    在COVID-19影響之下,促進了人類居家運動,不少機構針對樂齡族開發虛擬健身教練,使他們減低孤獨感,為不同收入的樂齡族增加身體活動機會。目前虛擬健身教練逐漸具備監測系統,增加了樂齡族在應用程式上的互動體驗和提供安全考量。因此,本研究旨在以科技接受模式為理論,探討樂齡族對於使用虛擬健身教練的行為意圖,並以監測系統為調節變項,探討其調節效果,先以問卷調查392人,後以半結構性訪談12人,深入瞭解量化結果背景的意義,豐碩研究結果。主要研究結果:一、樂齡族最在意虛擬健身教練平台所提供運動知識及社交功能;二、知覺易用性和知覺有用性對行為意圖正向關聯不顯著,即使他們認為虛擬健身教練是有用及易用的,亦無法影響他們的意圖;三、當監測系統對樂齡族的知覺有用性和知覺易用性與態度之間具調節效果,證實監測系統成為評價虛擬健身教練的條件,而知覺有用性與態度調節效果較強。實務建議:一、應用程式應具資訊性,包括身體活動和飲食營養;二、增加人與人聯繫機會,如團體性運動、使用前的專人教學;三、強調監測系統有用性,增加目標設置提示功能。未來研究建議:一、增加虛擬健身教練的實際介入,驗證有使用監測系統之實驗組和沒有使用監測系統之對照組的兩者差異;二、探討不同社交存在、指導策略對意圖的差異;三、以目標設置理論和自我調節理論探討監測系統對使用者影響。
  • Item
    單次性不同認知要求運動對於抑制控制之影響:事件關聯電位及隨機交叉試驗研究
    (2023) 闕廷宇; Chueh, Ting-Yu
    本研究旨在探討單次性不同認知要求運動對於抑制控制之行為及其電生理表現之 影響。本研究為組內交叉設計,30 名男性參與者 (平均年齡為 22.4 ± 2 歲) 參與三個不 同情境,分別是 20 分鐘高認知要求運動、低認知要求運動及動態控制情境,情境的順 序則由隨機方式產生。在每次介入前後都會測量旁側干擾作業並同時紀錄腦波及分析作 業刺激之後的 N2 及 P3 波來瞭解單次性不同認知要求運動對於抑制控制之行為表現及 其神經電生理機制。在行為結果方面,不論認知作業情境,參與者在進行兩種運動情境 後都相對於動態控制情境有較短的反應時間且受到作業情境所產生的干擾 (flanker effect 反應時間) 也較小,表示參與者在運動後都有較佳的抑制控制行為表現,並分別 呈現大 (效果量介於–0.934 至–1.07) 及中等的效果 (效果量介於–0.502至–0.507)。 在電生理結果方面,在一致情境下,參與者在進行兩種運動情境後都相對於主動控制情 境都有較短的 N2 潛時;不分作業情境,則有較短的 P3 潛時,顯示參與者在運動後能促 進刺激辨識的速度,其效果量為中等 (效果量介於 –0.507 至 –0.777)。值得注意的是, 只有高認知要求運動情境相較於主動控制情境,參與者有較短的 N2 differecne 潛時,其 效果量為中等 (−0.528),而三個情境與 N2 differecne 潛時的效果呈現顯著線性關係,說 明高認知要求運動情境能更有效的處理抑制控制歷程。整體而言,本研究發現從事單次 性高低認知要求運動皆有助於抑制控制之行為及電生理表現,認知要求較高的運動則與 較有效率的抑制控制神經運作有關。
  • Item
    服務創新歷程—銀髮健身俱樂部經營模式設計之研究
    (2023) 陳柏愷; Chen, Po-Kai
    本研究旨在探討衛生福利部「銀髮健身俱樂部」政策之意,借鏡世界各國運動俱樂部經營之政策作法以及管理架構,同時參考國內運動中心以及相關運動團體的營運經驗,為社區銀髮健身俱樂部的經營管理提出建議。研究方法採用質性個案研究法,訪談全台13處銀髮健身俱樂部據點,包含單位領導人、承辦人、運動教練等共20人,探討俱樂部在領導治理、組織結構、人力資源、活動規劃、運動設施管理以及財務和績效管理等面向的管理措施,最後則以服務設計理論的應用,協助管理單位從顧客角度來思考該如何優化其服務流程的設計,並以經營模式觀點將其營運要素融入到服務流程中的各項活動裡,提供俱樂部在管理作業上尋得有效的策略措施和方針,從而實現銀髮健身俱樂部經營模式的創新表現。所得結論與建議事項如下:一、社區運動俱樂部和銀髮健康促進領域等兩大議題,接下來將會是全民運動推廣的重要發展方向,而本研究所彙整之全面性經營架構得以提供相關單位參考借鏡,以及後續相關研究實證和實務實踐。二、從學理面向的探討,本研究發現服務設計是基於顧客需求調整活動,而組織的經營模式則是以順應顧客及願景來調配資源流動,兩者相互循環、互補,且能夠為組織提供新的管理思維,也有助於推動創新途徑與具體管理措施的發展。三、針對銀髮健身俱樂部計畫建議,宜採取公私部門協力的運作模式,邀請當地社區共同投入社區的發展。並留意相關資源挹注的運用彈性,使該計畫的執行更具效率。四、對個案經營管理方面,建議在推展公務計畫時宜將各方利害關係人視為合作夥伴,發展共同治理模式。並對其環境特性、周邊資源以及人力系統的建置預先充分準備。
  • Item
    空間與時間-體育教學師生互動之權力關係
    (2023) 陳履賢; Chen, Lu-Hsien
    目的:體育教學師生互動的發展脈絡、互動行為內涵受限於體育教學的變化複雜性,而無法清楚的呈現其權力互動的本質與發展脈絡,因此本研究旨在瞭解體育教學師生互動的發展脈絡、互動行為與理論架構方法:本研究透過個案研究,以SSG狀態空間網格、預建式、紮根取向等方法分別解決體育課師生互動權力關係之發展脈絡、行為內涵、理論結構等三個問題。結果:一、新生班級與體育教師之間的權力發展脈絡呈現觀察期、磨合期、穩定期的發展脈絡。二、體育課師生間權力行為意涵的部分則有身體能力差異化、英雄主義追求化、體育權力關係之建立、體育規範與制度化、運動文化下的合理化等五個面向。三、當主體間的關係建立,會依據能力差別抉擇出主導者與從屬者,最後透過主體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空間的範疇,而空間則會因外在因子運動項目的改變而重新進行關係的建立。結論:一、師生間透過權力行為進行試探瞭解是必經的歷程。二、權力行為的運用更能提升學生學習效率與培養社會化能力的應對方式。三、身體是權力的核心,而建構的空間會受到因子的介入而產生改變。建議:一、師生間應盡快增進彼此的瞭解,加速渡過磨合的試探期,更快的營造出良善的互動環境與關係。二、教師可妥善的運用權力行為,進而提升學生間參與活動與提升技能表現的效率。三、未來研究可針對複數權力空間的互動作用與關係,擴大理論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