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1
Browse
9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2022年世界跆拳道品勢錦標賽中華隊自由品勢混合團體項目奪牌策略之研究(2023) 梁長厚; Liang, Chang-Hou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發,2022年高陽世界跆拳道品勢錦標賽為疫情後首場實體舉辦國際賽,中華隊奪下世界總排名第2,創隊史最佳成績,研究者也為中華隊貢獻1面獎牌。研究目的:針對高陽世錦賽中華隊自由品勢混合團體競賽進行策略探討,為我國跆拳道品勢選手提供競賽參考。研究方法:採個案研究法,針對相關人士,教練、裁判、選手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相關文件蒐集以及研究者參與觀察紀錄,以樣板式分析探討中華隊再次寫下歷史的時刻。研究結果:中華隊經歷兩年多的選訓歷程與國內賽會,並透過以賽代訓度過疫情肆虐,期間不斷調適心態轉換壓力,增加團隊溝通來面對復辦的國際賽;準備期洞悉各隊優缺並提升自身優勢於競賽中,隊員之間長期培養的默契能在短時間內達到良好表現;決策時掌握競賽規律,在主導致勝因素中採取創新策略,將中華隊特色展現於眾多隊伍中,不畏地主隊強勢角逐。結論:中華隊注重技術得分動作能確實執行並獲得高分,採取進攻性對策於音樂及動作編排,避免失誤或缺點出現於競賽中。Item 跑步生物力學參數與速度的關聯(2023) 邱婉婷; Chiu, Wan-Ting前言:對於跑者而言,找到長時間維持穩定心率、配速和最佳跑步速度是對提高跑步效率和品質的關鍵因素。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跑者在戶外速度漸增負荷測試之下,生理指標、跑步生物力學參數與速度之間的關聯。方法:招募15名跑團之市民跑者,進行戶外速度漸增負荷速測試。在跑者身上配戴心率帶及胸椎、薦椎以及雙腳脛骨黏貼慣性感測器,分別測量軀幹旋轉角速度、軀幹垂直加速度、步頻以及雙腳脛骨加速度峰值、觸地時間與騰空時間等生理學指標與運動學參數。進一步分析RPE量表7對應的速度,且使用最大距離法 (Dmax) 得到生理指標 (心率) 與各運動學參數的轉折點速度,最後以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統計分析,觀察無氧閾值速度與各項跑步生物力學參數的相關性。結果:各項跑步生物力學參數與(心率)無氧閾值未達顯著相關,但VTRAV-DP、VCAD-DP、VCT-DP (standardization) 與VCAD-DP (standardization) 與 (RPE) 無氧閾值速度呈現中-高度相關(r=.55-.79)。結論:在跑者的部分跑步生物力學參數轉折點速度與無氧閾值速度顯著相關之下,未來可以進一步推估預測無氧閾值速度方程式,以建立預測無氧閾值速度測量的新里程碑。Item 短暫戒菸時進行單次運動對吸菸渴望、戒斷症狀與皮質醇濃度之影響(2022) 謝維哲; Hsieh, Wei-Che目的: 探討短暫戒菸期間進行單次中等強度腳踏車運動對吸菸渴望與戒斷症狀的影響,並釐清戒菸期間運動後皮質醇濃度的變化,以及與兩指標間的相關性。方法: 本研究招募12名吸菸男性 (菸齡3年以上、無規律運動習慣且尼古丁成癮分數達4分以上),在進行24小時短暫戒菸後,依照尼古丁成癮分數進行配對分組,分配至運動組 (30分鐘強度為RPE11-13之腳踏車運動) 與控制組 (30分鐘休息),並在短暫戒菸前、戒菸後/介入前、介入後5分鐘進行血液採集 (分析皮質醇濃度),並填寫吸菸渴望與戒斷症狀量表,以混和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戒菸24小時後,所有受試者的戒斷症狀會顯著增加,而吸菸渴望雖也有增加,但未達顯著差異。本研究發現僅運動組的吸菸渴望在介入後5分鐘 (1.33±1.21分) 顯著降低於戒菸後/介入前(2.83±1.60分),戒斷症狀也同樣僅在運動介入後5分鐘 (9.67±1.86分) 顯著低於戒菸後/介入前 (15.17±6.65分)。皮質醇濃度在不同介入與評估時間上,皆無顯著差異 (p=.995)。此外,皮質醇濃度的變化與吸菸渴望的變化、以及戒斷症狀的變化上並無顯著相關。結論: 短暫戒菸24小時後,戒斷症狀會顯著增加,但單次運動能幫助降低吸菸渴望與戒斷症狀;此外,皮質醇可能不是戒菸時運動能幫助戒菸的生理因素。Item 籃球與我譜下的交響樂之研究(2023) 周桂羽; Chou, Kuei-Yu研究者本人在小時候因為家庭因素與籃球結下深刻的緣分,在心中埋下了夢想的果實,籃球從原本的興趣、玩樂性質為目的,經過高中、大學以及國家隊籃球經驗的洗禮,現在籃球成為了我的職業,一路走來就像與籃球合奏一首交響樂,過程中的高低起伏,節奏的緩急疏密,經歷過無數次的訓練、比賽、傷痛、挫折,無數次的跌倒又再爬起,汗水與淚水的交錯施肥,就像隻鮭魚勇敢逆流而上到溪河上游繁殖的精神,而這些經歷也造就了現在的我。運動員的經驗,是獨一無二的,而這些經歷,豐富了我的生命,也讓我體會生命中的哲理。這首交響樂還尚未走向結尾,透過研究不斷的回觀省思每個階段的成長與經歷,展望未來能夠將樂曲再畫出精采且豐富的樂章。本研究採用自我敘說研究法,透過深度的自我敘說與經歷回顧,闡述自身與籃球從相遇到相伴的過程,從興趣到職業、夢想和現實無限拉扯的心路歷程與成長一一呈現,也期望給予有志一同的籃球員參考,能提供些許的建議。關鍵詞:籃球、運動經驗、職業運動員、夢想、自我敘說Item 備戰2019年世大運十公尺空氣手槍之心理訓練--以余艾玟為例(2023) 余艾玟; Yu, Ai-Wen射擊運動是一項強調動作執行穩定性、目標瞄準精確及自我表現型的閉鎖性運動,其特性在於,以分數高低決定較為客觀;而如何在比賽有限的時間裡,克服心理壓力及面對臨場的抗壓性,將是比賽勝負中重要的一環,也是影響運動表現的關鍵因素。本文主要探討余艾玟選手備戰2019年世界大學運動會之奪牌歷程。內容如下:一、專項運動之背景與特殊性;二、文獻回顧與心理技能探討;三、透過敘說研究之方式彙整資料;四、參賽過程與心理技能之運用;五、反思及結論。研究者透過內在經驗之探索,建構出運動心理技能訓練介入訓練的過程並撰寫呈現,期盼本文能夠提供給從事射擊運動的夥伴們,做為在專項訓練及比賽時的參考。Item 不同強度慣性式阻力訓練對競技體操選手空翻和落地運動表現之影響(2023) 蘇秉權; SU, PING-CHUAN目的:探討六週不同強度慣性式阻力訓練對競技體操選手空翻和落地運動表現之影響。方法:招募12名體操運動員為本研究對象,會先進行前測以平衡次序法(balanced order)依據體重平均值將研究對象配對分為0.025慣量組及0.05慣量組,兩組分別以0.025 kg·m2 及0.05 kg·m2 之轉動慣量、接受為期六週、每週訓練2次、每次4組、每組8下的慣性式阻力訓練、組間休息2分鐘。6週訓練期開始前及後結束後進行前、後測驗、運動表現檢測項目包括後空翻、前空翻、1公尺及2公尺後空落地,並使用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式分析來進行組間後測之比較以及組內前後測之比較,顯著水準設為α=.05。結果:後空翻及前空翻表現,於起跳力量、起跳期衝量、起跳期時間、空翻高度以及發力率五種變項中,組間和組內比較皆無顯著差異。1公尺後空落地表現,於落地力量、第一階段衝量、第二階段衝量以及第三階段衝量四種變項中,組間和組內比較皆無顯著差異。2公尺後空落地表現,在0.025慣量組內發現落地力量變項前、後測達顯著差異 (10.49bw→14.74bw),其餘則並無任何顯著差異。結論:後測之組間比較發現兩種 (0.025、0.05 kg·m2) 轉動慣量的慣性式阻力訓練對體操選手後空翻、前空翻、1公尺後空落地和2公尺後空落地並無任何差異,組內之前、後測比較發現,在0.025kg·m2轉動慣量的慣性式阻力訓練對體操選手2公尺高台後空落地表現中的落地力量變項有產生差異之影響。Item 我國優秀女子排球選手壓力管理策略之分析(2023) 邱雅慧; CHIU, Ya-HUI本研究目的探討我國優秀女子排球選手在不同情境的壓力來源及面對壓力如何處理的策略。本研究採用質性深入訪談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為二十名入選為2022年國家代表隊優秀女子排球選手,受訪時間為每位選手60分鐘。本研究經資料分析後,結論如下:1. 優秀女子排球選手的壓力來源可分五個階段,經研究結果發現:平常生活階段以課業的壓力佔最多,訓練前、比賽前、比賽中的壓力來源大都是心理狀態所產生的,比賽後的壓力來源以成績表現的影響最大。2. 優秀女子排球選手在不同階段,遇到不同壓力時如何排解:平常生活中以採取互相溝通取得認同與諒解為主,訓練前、比賽前、比賽中階段大都採取自我對話的策略,比賽後則是採取正向思考、忽略壓力用以轉移注意力佔最多。本研究發現競技選手本身大都能察覺出自己的壓力來源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也會嘗試運用各種方法讓自己的壓力降低,但其因應壓力的策略比較趨向自身經驗的體悟,而非真正透過運動心理技能訓練來讓自己更能掌控和調節自己內心不穩定的狀態。因此,如何有效規劃與落實運動心理技能訓練,用以提升競技運動的成績表現,應是今後的重要課題。Item 不同劑量缺血預處理對蹲舉表現之影響(2022) 張政宏; Chang, Cheng-Hung目的:探討不同劑量缺血預處理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對於阻力訓練經驗者蹲舉運動表現之影響。方法:本研究共招募12名成年男性。每位受試者先進行控制處理 (CON),接著以隨機交叉平衡次序方式,分別進行三種實驗處理,包括40分鐘 (IPC40)、20分鐘 (IPC20) 和偽處理 (SHAM),其中IPC40為交替加壓雙側大腿220 mmHg,進行4循環5分鐘的缺血與5分鐘的再灌注,而IPC20則為2個循環,SHAM則為20 mmHg。實驗處理結束後,受試者須進行3組70%1RM的蹲舉至衰竭測驗。蹲舉過程中,計算反覆次數和訓練量,以及使用測力板和位移計蒐集相關動力學指標,並以近紅外線光譜儀檢測肌肉氧飽和度。結果:蹲舉時的反覆次數、訓練量、動力學指標和肌肉氧飽和度,在4種處理之間均無顯著差異。不過,在最大速度方面,IPC40、SHAM與CON的第二、三組均顯著低於第一組 (第一組 vs. 第二組 vs. 第三組, IPC40: 0.96 ± 0.12 vs. 0.91 ± 0.13 vs. 0.89 ± 0.11 m/s, SHAM: 0.95 ± 0.09 vs. 0.89 ± 0.10 vs. 0.86 ± 0.10 m/s, CON: 0.98 ± 0.12 vs. 0.89 ± 0.12 vs. 0.84 ± 0.12 m/s, p< .05),而IPC20則在各組之間無顯著差異。在含氧血紅素變化率方面,IPC20與CON的第二、三組顯著高於第一組 (第一組 vs. 第二組 vs. 第三組, IPC40: -17.2 ± 7.9 vs. -14.7 ± 7.4 vs. -14.2 ± 7.7 µmol·L-1, CON: -17.5 ± 5.6 vs. -15.2 ± 5.3 vs. -14.4 ± 5.5 µmol·L-1, p < .05),SHAM的第二組顯著高於第一組 (第一組 vs. 第二組, -15.8 ± 5.8 vs. -13.6 ± 6.7 µmol·L-1, p < .05),而IPC40則在各組之間無顯著差異。結論:不同劑量的IPC,均無法改善蹲舉運動的反覆次數和訓練量。不過,IPC20似乎具有延緩最大速度流失的效果,而IPC40則可維持含氧血紅素的解離。Item 2020年東京奧運會銅牌的成功模式-以女子64公斤級陳玟卉選手為例(2023) 陳玟卉; Chen, Wen-Huei舉重從北京奧運至東京奧運,已經連續四屆勇奪獎牌,是臺灣的重點奪牌項目,本報告以陳玟卉選手參加東京奧運會女子舉重64公斤級銅牌為例,將訓練和參賽做紀錄與檢討,藉此從中檢視優缺點,以利未來參考與應用。以下各章節之重點介紹:第壹章緒論:陳玟卉選手國中從事三鐵訓練,並在高中轉換跑道進行專業舉重訓練,再經由各階段年齡規劃訓練課程。第貳章舉重學理基礎:舉重選手主要訓練能量來源為磷化物系統和乳酸系統,體能以抓、挺舉為專項體能訓練,並結合舉重相關輔助項目為專項肌力訓練,再搭配心理技能訓練與策略,最終配合戰術戰略,包含熟悉技術與體重控制。第參章訓練及參賽計畫:訓練結構以國際賽事來安排訓練計劃,並透過SWOT整理分析,加以探討出如何提升優勢、降低劣勢、把握機會及排除威脅。第肆章結果與討論:執行此訓練與參賽模式達到前三名的結果目標,並進一步檢視賽前與賽中SWOT分析,針對此模式提出檢討與建議。Item 絕望、重生、新生:一個田徑選手逐夢經驗的自我敘說(2022) 楊尉廷; Yang, Wei-Ting本研究透過一位田徑選手為研究者本身,自我敘說其自大學時期挑戰亞運與世大運國手,歷經四年的努力、挫折、受傷,克服恐懼與其心態調整重新站起來之歷程。目的在於透過研究者自我敘說呈現期間的挑戰與體悟,瞭解這五年的運動身涯經歷對研究者的影響與意義。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之敘說探究方法,以說故事的方式呈現,重新建構其挑戰世大運與亞運的歷程。資料來源包括研究者自行反思,重要的照片與新聞媒體報紙,並於研究期間蒐集相關文件等。資料分析採用敘說分析。最後將蒐集的資料與研究文本進行結晶式整合呈現,以及表達研究者立場與反思,以提升研究文本之信實度。研究結果發現,心態上的成長與磨練,比起技術上的成長與磨練來的更重要,兩者都是運動生涯必然的課題,同時在這段歷練裡,自我認同、自我價值在生命裡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研究內容也藉由自己過去的運動生涯所遭遇到地問題當成借鏡,給未來的讀者們做為參考,在讀完之後能有自信的挑戰更高的目標,順利銜接未來。關鍵詞:田徑生涯、敘說探究、運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