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1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登山攀岩在學校本位課程之行動研究(2005) 梁仲偉; Liang jung wei登山攀岩在學校本位課之行動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體育課實施登山攀岩學校本位課程,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了解本校具有哪些發展登山攀岩課程的條件、建立課程的教學方式、瞭解教學的成效與對學生休閒運動的影響、探討進行登山攀岩課程所面臨的困境與問題。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透過文獻探討,蒐集探索教育、經驗教育、建構主義等相關理論,編擬登山攀岩課程計畫,並對兩個年級的學生實施登山攀岩課程,透過學生心得、教師日誌、訪談、照片、觀察、問卷等多種資料蒐集,交叉驗證以提高本行動研究之信度。主要研究結果如下:(一)以全學年進行班群課表規劃可以解決學校本位課程的排課問題。(二)登山攀岩讓運動場地延伸到校外及立體使用,紓解場地不足的壓力。(三)登山路線規劃的應考慮氣候、地形、難度、體力需求與新奇性進行規劃。(四)學校人工攀岩場地的興建,應注意安全性與高使用率。(五)課程的進行方式應提供不同難度的挑戰選擇,讓學生可以依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挑戰。(六)本課程能夠讓學生獲得運動技能、增進運動休閒的參與、從活動中獲得樂趣,增進團隊與人際間的互動。(七)、應提供課程設計發展評鑑獎勵制度,鼓勵教師研發學校本位課程。根據本研究結果,針對登山攀岩學校本位課程,對教育主管單位、學校行政單位、教師及後續研究者分別提出建議。 關鍵字:登山、體育課程、探索教育、學校本位課程Item 民國99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實施後的體育課程-以桃園為例(2011) 黃敬堯; Huang, Jing-Yao本研究旨在暸解桃園地區各國立高中體育課程實施情形,包含教材類別、教學評量與體育相關活動等,並探討民國99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實施後,對於各校體育課程之影響。本研究於99學年度第一學期,以桃園地區6所國立高級中學為研究對象,與各校體育組長或受推薦之資深教師,進行深度訪談,輔以蒐集、分析相關文件資料,獲致本研究發現與討論如下: 一、桃園地區體育課程內容中,教材項目多樣豐富,惟仍多以競技運動之球類項目為主,較缺乏其他類別之課程。 二、學校的課程內容與教學進度之方式各校不同,多為教師自主安排或統一排定進度,由教師自主安排者,衍生教學進度重複的問題。 三、教學評量比例符合99年體育課程綱要之規定,評量項目與給分標準則因學校或教師而有所不同。多數學校較注重情意與學習態度;認知評量則多以紙筆測驗為主。 四、目前桃園地區各校體育相關活動多元豐富,班際競賽主要配合體育教材項目,提升學習動機與體育課外的運動參與機會。 五、各校目前對於99體育課程綱要的實施所做的課程調整並不顯見,尚待各校課程規劃小組與課程發展委員會具體規劃與落實。Item 高中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價值取向之研究(2010) 陳賢昌; Chen, Hsien-Chang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科教師對體育課程價值取向的選擇情形以及不同背景的高中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價值取向之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體育教師課程價值取向量表(Physical Educator Value Orientation Inventory;簡稱VOI)」作為調查工具,採立意抽樣方式進行抽樣,將回收的問卷資料透過「獨立樣本t考驗」以及「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的統計方式,進行分析與討論。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高中體育教師對於體育課程價值取向的選擇情形,依序為學科精熟取向、學習過程取向、自我實現取向、生態整合取向、社會重建取向;有多數的高中體育教師會優先選擇學科精熟取向以及學習過程取向。 二、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服務年資、擔任不同職務、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學歷的高中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價值取向之差異情 形並不會因體育教師背景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面對不同受教對象的高中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價值取向之差異 情形,並不會因體育教師的受教對象不同,而有顯著差異。Item 性別平等體育課程之行動研究(2012) 范富強; Fu-Chiang Fan體育教師在教學情境下體育課程的設計、規畫及實施,應給與學生公平的待遇。透過行動研究的方法,設計並實施合作學習的體育課程時,排除教師因性別差異而有期望與對待的差別,以提供參與體育課程的學生公平學習的機會。透過修改體育活動規則及人數,以混合性別比賽方式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體育教學,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參與混合性別的體育課程後,學生以及教師與學生的收穫與反省。以新北市某國中七、八年級52位學生 (女學生26人,男學生26人) 為研究參與對象,進行為期八週共三十二節課的課程實施研究,經參與觀察、收集開放性問卷及訪談資料分析後,發現課程操作可以:(一)營造性別平等體育課程,去除性別刻板印象;(二)建立性別價值觀,提升運動參與及運動技能;(三)進行反思性別平等課程,展現教師多元教學專業。Item 綜合高中體育課程實施現況調查研究(2006) 姚慧子本研究旨在瞭解台灣地區綜合高中體育課程實施現況。本研究以94學年實施綜合高中的學校體育組長為研究對象共計135人,並以「綜合高中體育課實施現況調查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共寄出13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29份,回收率為95.5﹪。研究結果顯示: 一、在調查的129所學校中有70.5%的學校,維持三年體育每週2節課。 二、在調查的129所學校中,體育修課方式出現25種不同的修課方式,其中以「一年級必修,上下學期各2學分;二、三年級隨班選修,上下學期各2學分」的修課方式為最多,共計64所,佔49.6﹪。維持三年必修12學分,只有7所學校。 三、在調查的129所學校中,體育教師總人數為778人,兼(代)課教師 131人;因體育選修課程需要而聘請兼課教師有1位。其中有三分之一 的體育教師兼任行政工作。 四、體育改為選修後對於學校體育的影響: (一)忽略學生體適能的發展。 (二)升學主義、導師、家長影響體育的選修。 (三)體育教師授課總時數減少。 (四)推動各項體育活動出現困難。Item 台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選修體育課程之調查研究(2004) 陳司衛; Chen, Shih-Wei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探討台東地區綜合高中二年級學生在選修體育課程時之考量因素為何?冀能對綜合高中學生選修體育課程的情形獲得深入的瞭解,提供辦理綜合高中學校體育課程規畫的參考依據。本研究主要工具為「台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選修體育課程考量因素調查問卷」,並以台東地區之國立台東高中、國立台東女中、國立台東高商、私立公東高工四所綜合高中二年級選修體育課程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以普查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1034份,回收98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5.6﹪。回收問卷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之統計方法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台東地區綜合高中二年級學生在選修體育課程時,其考量因素的優先順序為:體育目標因素、場地設備及器材因素、教師行為因素、課程內容因素、學習成果因素、學校行政因素、社會支持因素、傳播媒體因素。 (二)台東地區綜合高中二年級男、女學生在本研究的八個考量因素中,達顯著差異(α<.05)的有「體育目標因素」、「學習成果因素」、「課程內容因素」、「傳播媒體因素」、「學校行政因素」等五個因素,其差異的情形皆為男生高於女生。 (三)台東地區國立、私立綜合高中二年級學生在本研究的八個考量因素中,達顯著差異(α<.05)的有「學習成果因素」、「傳播媒體因素」等二個因素,其差異的情形皆為私立學校高於國立學校。 (四)台東地區職業學校、普通高中轉型綜合高中二年級學生在本研究的八個考量因素中,除了「學習成果因素」未達顯著差異外,其餘因素皆達到顯著差異(α<.05),其差異的情形在「體育目標因素」、「教師行為因素」、「課程內容因素」、「場地設備及器材因素」、「學校行政因素」為普通高中轉型之綜合高中高於職業學校轉型之綜合高中;而在「社會支持因素」及「傳播媒體因素」則是職業學校轉型之綜合高中高於普通高中轉型之綜合高中。 從本研究發現,在台東地區綜合高中二年級學生在選修體育課程時,體育目標因素、場地設備及器材因素、教師行為因素、課程內容因素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而職業學校轉型或是普通高中轉型綜合高中二年級學生在考量因素之差異情形,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Item 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現況與展望(教育部, 2010-12-01) 程瑞福Item 臺灣百年學校體育回顧與前瞻(教育部, 2011-08-01) 程瑞福Item 英國中小學學校體育課程實施介紹(教育部, 2005-12-01) 程瑞福Item 落實校園觀賞性運動人口培育(教育部, 2009-02-01) 程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