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籃球與我譜下的交響樂之研究
    (2023) 周桂羽; Chou, Kuei-Yu
    研究者本人在小時候因為家庭因素與籃球結下深刻的緣分,在心中埋下了夢想的果實,籃球從原本的興趣、玩樂性質為目的,經過高中、大學以及國家隊籃球經驗的洗禮,現在籃球成為了我的職業,一路走來就像與籃球合奏一首交響樂,過程中的高低起伏,節奏的緩急疏密,經歷過無數次的訓練、比賽、傷痛、挫折,無數次的跌倒又再爬起,汗水與淚水的交錯施肥,就像隻鮭魚勇敢逆流而上到溪河上游繁殖的精神,而這些經歷也造就了現在的我。運動員的經驗,是獨一無二的,而這些經歷,豐富了我的生命,也讓我體會生命中的哲理。這首交響樂還尚未走向結尾,透過研究不斷的回觀省思每個階段的成長與經歷,展望未來能夠將樂曲再畫出精采且豐富的樂章。本研究採用自我敘說研究法,透過深度的自我敘說與經歷回顧,闡述自身與籃球從相遇到相伴的過程,從興趣到職業、夢想和現實無限拉扯的心路歷程與成長一一呈現,也期望給予有志一同的籃球員參考,能提供些許的建議。關鍵詞:籃球、運動經驗、職業運動員、夢想、自我敘說
  • Item
    快攻?快打?組織戰?
    (2020) 吳華偉; WU, Hua-Wei
    籃球比賽進攻策略一般分為快攻、快打與組織戰三種,但是對於籃球進攻策略的概念,無論在實務及學術研究上,仍缺乏明確且一致的說法。目的:探討不同層級的籃球專家判斷不同比賽中的快攻、快打與組織戰等籃球進攻策略的差異。方法:請高中籃球聯賽甲組及乙組、大專籃球聯賽公開一級及一般組男子球員,與持有C級籃球教練證照以上的教練共75名,觀看以107學年度男子組高中籃球聯賽、大專籃球聯賽四強賽共計8場比賽所組成的160個進攻片段,判斷每次進攻的類別。收集之數據以描述統計檢驗三種進攻策略片段的進攻時間、進攻與防守人數之分布;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各組判斷不同層級比賽的一致性和訊息熵;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分別檢驗各組內快攻、快打與組織戰的進攻時間及各進攻策略的進攻時間於三組間的差異。結果:觀察者內一致性和訊息熵僅於不同研究對象間達顯著差異。快攻、快打與組織戰於進攻時間上達顯著差異,但各組間僅有在快打的進攻時間達顯著差異。討論:進攻策略的認知判斷,不因比賽內容不同而有差異,但會受到觀察者籃球經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三種進攻策略能以進攻時間為別,雖然各組均有快攻時間最短、組織戰最長,快打介於快攻與組織戰之間的相同趨勢,但各組間進攻策略的時間範圍仍有差異。結論:快攻具有時間短、參與攻防人數較少的特性,但是快打與組織戰在不同籃球專業經驗者間仍然未見共識。建議:未來研究可再增加更高層級的職業球員或是基層的國中等,以及不同性別,比較更多面向間的差異。
  • Item
    大專校院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選手關係對團隊衝突與運動表現之預測
    (2014) 黃虹瑛; HUANG-HUNG-Y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102學年度大專校院籃球聯賽公開一級教練-選手關係對團隊衝突與運動表現之預測。以有晉級102學年度大專校院公開組第一級複賽之22隊伍的教練和選手為對象,共計有250人。經徵得同意後,以「教練與選手關係量表」、「團隊衝突量表」以及「運動表現量表」測量參加者知覺教練-選手關係、團隊衝突與運動表現。所得資料經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和多元迴歸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一) 102學年UBA公開一級籃球選手的教練-選手關係中的「親密感」、「承諾感」、「互補性」與團隊衝突中的「人格特質」、「認知與價值觀」、「溝通與分工」、「資源與權力」皆為負相關;而教練-選手關係與運動表現無相關;團隊衝突與「主觀運動表現」為負相關。 (二) 102學年UBA公開一級籃球選手的教練-選手關係、團隊衝突和主觀運動表現有性別差異,教練-選手關係有訓練時數差異,以及客觀運動表現有年級差異;(三) 102學年UBA公開一級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選手關係能負向預測團隊衝突;(四) 102學年UBA公開一級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選手關係未能正向預測運動表現;(五) 102學年UBA公開一級籃球選手知覺團隊衝突中的「認知與價值觀」能負向預測運動表現中的「主觀運動表現」。
  • Item
    大專女子籃球選手止觀特質、心理技能與罰球命中率之相關研究
    (2013) 楊淑淨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專女子籃球選手止觀特質、心理技能與罰球命中率之相關。以101學年度大專女子甲一級籃球隊晉級複賽之12支球隊的157名選手為研究對象。選手填寫同意書後,在團體的情境填寫中文版「止觀特質量表」與「運動員心理技能量表」測量選手之止觀特質與心理技能狀態。罰球命中率則以101學年度比賽期間之罰球投籃命中率作為依據。所得的資料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止觀特質、心理技能與罰球命中率之間的關係;並且以簡單迴歸及多元迴歸進一步預測止觀特質對罰球命中率,以及心理技能的五個變項對罰球命中率之預測情形。研究結果發現:(一) 101學年度大專聯賽公開一級女子籃球選手的止觀特質與心理技能中的「動機」、「專注」、「壓力處理與調適」、「可教導性」之間有正相關,然而止觀特質與心理技能中的「自信心」沒有相關。(二) 101學年度大專聯賽公開一級女子籃球選手的止觀特質與罰球命中率有正相關,且止觀特質能正向預測罰球命中率;(三) 101學年度大專聯賽公開一級女子籃球選手的心理技能與罰球命中率沒有相關,且心理技能的五個變項皆無法預測罰球命中率。
  • Item
    雙能衛-CBA職業籃球員的敘說研究
    (2019) 邱日誠; Chiu, Jih-Cheng
    籃球是項熱門的運動,以籃球作為研究相關主題的學術文章非常多元且豐富;但在這些研究中,較缺乏球員位置、角色定位、與其功能的探究。特別是從傳統控球後衛演變成雙能衛這種角色的改變,不只是我國,甚至世界各地在籃球場上都有雙能衛的趨勢,因此筆者想一探究境。本研究以「雙能衛」為主題、再以中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CBA)中,我國雙能衛選手陳盈駿為研究對象,探討球場上球員從「單一功能」到「多元功能」的角色變遷,以及其在團隊中的重要性。本研究以敘說探究與半結構式訪談為研究方法,並根據上述研究動機,統整出三個結果:其一、陳盈駿的成長過程,藉由一路上就讀籃球名校,為他奠定良好的基礎,讓他在面對更高層級的賽事,依舊不畏懼,勇於突破自己的極限。其二、陳盈駿在每個階段的角色扮演,有得分後衛、小前鋒、控球後衛,這些位置的轉換使他能在不同位置上培養不同的技術與思維。其三、雙能衛是控球後衛與得分後衛的結合,而控球的技能又是要控制比賽節奏與適時地找到戰術或是策略來突破窘境,所以雙能衛跟戰術有個密不可分的關係。
  • Item
    拚搏數據探討籃球比賽防守對進攻的影響-FIBA2016里約奧運男子籃球賽為例
    (2017) 林逸軒; Lin, Yi-Xuan
    近年來,針對籃球的實務與研究均發現單純依靠攻守紀錄表上的數據無法完整呈現與解釋籃球場上的攻擊方與防守方的互動,尤其是防守的過程中產生的事件在傳統紀錄上時常被忽略。因此美國國家籃球協會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NBA) 在2015-16年季後賽開始統計每場比賽的拚搏數據 (Hustle stats),包含出手干擾 (Contested shots)、擾斷 (Deflections)、進攻犯規製造 (Charges Drawn)、無主球取得 (Loose ball recovery)、掩護助攻 (screen assists) 等,但相關數據是否反映對進攻方限制的成效以及其適用範圍,則仍有待檢驗。本研究以標記分析的方式,記錄2016年里約奧運男子籃球賽共38場的比賽中,兩項具代表性的拚搏數據:出手干擾及擾斷,分別檢驗前者與對手在不同的出手位置、出手方式、出手所剩秒數下的的出手數與命中率的關聯性,以及後者與對手得分效率、失誤率間的關聯。結果發現出手干擾在三分球及跳投的情境下發生的比例較低,而在進攻剩下5秒以內的出手干擾比例較高;至於對於命中率的影響,每種情境下有出手干擾的出手命中率都比無出手干擾低,甚至會改變原先各種情境下出手命中率的趨勢。擾斷則除了發生次數較少的情境下,擾斷次數越多,越能阻擾對手進攻的流暢性,降低對手得分效率並提高對手失誤率。綜上所述,本研究發現拚搏數據確實能夠呈現籃球防守方對進攻方造成的影響,值得實務上更多的紀錄與運用,而對於數據紀錄上更精確的定義與其適用的比賽層級,仍需後續的研究探討。
  • Item
    籃球邊線球進攻技戰術之分析
    (2017) 黃湘婷; Huang, Hsiang-Ting
    本研究主要目的旨在探究籃球邊線球進攻得分方式、進攻戰術組織,在投籃次數、進球次數、命中率與成功率之差異,並進一步分析國別差異。以晉級有2016-2017年UBA女子甲一級籃球聯賽決賽的隊伍和NCAA女子一級決賽隊伍為研究觀察對象,觀察邊線球進攻得分方式情形,共計分析有10場賽事。所得資料經描述統計、無母數統計的克-瓦二氏檢定和曼惠尼U檢定來加以分析,結果發現:(一) 邊線球進攻得分方式在投籃次數和進球次數有達顯著差異,禁區二分的百分比高於三分球及中距離二分;在命中率與成功率,禁區二分、中距離二分和三分球則無顯著差異。(二) UBA與NCAA邊線球進攻得分方式在投籃次數、命中率和成功率皆無顯著差異;不過,在進球次數的禁區二分有顯著差異存,UBA進球次數百分比高於NCAA,其他得分方式則無顯著差異。(三) 籃球邊線球進攻戰術組織在投籃次數是有達顯著差異,有進攻戰術組織者投籃次數百分比高於無進攻戰術組織者;而在進球次數、命中率以及成功率方面,則無顯著差異。(四) UBA與NCAA邊線球進攻戰術組織在投籃次數、進球次數、命中率以及成功率皆無顯著差異存在。
  • Item
    成功籃球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以永仁高中女籃為例
    (2017) 劉希曄; Liu, Hsi-Yeh
    本研究主要目的旨在探究成功籃球教練領導,與分析成功二連霸的歷程與關鍵成功因素。研究中採質性研究,以永仁高中女籃教練與二連霸時期主力球員為受訪對象,藉由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輔以相關文獻資料及影音報導加以分析。根據研究資料分析結果,永仁高中女籃教練之價值觀強調運動技能提升與球員品德與全人發展,同時教育「凡事盡力」、「勇敢表現」。又自身行為是「以身作則、全力以赴」,並兼具有「耐心、責任感、公私分明」之特質。以「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並依球員個別的特性予以指導,而生活上將球員「視如己出」的關心和照顧,訓練理念,秉持「要求確實」之理念,提供明確的訓練內容及目的,並讓球員明確了解,訓練時重視個別差異並予以不同指導。將球隊塑造成一個「家」的感覺以及標竿象徵,處事原則秉持「公私分明」,期待球員行為舉止能深受學校重視,又於社區與政府單位經營為有紀律、有禮貌之清新形象,以獲得認同。永仁高中女籃教練多元化的角色,是教練、領導者、關懷者亦是家長,較屬於「家長式領導行為」,強調「選手第一、勝利第二」之哲學觀,並於訓練上要求確實、注重視個別差異,並善於營造球隊凝聚力、社會形象,以求資源援助與支持,使其連霸歷程得以順遂。
  • Item
    神話與笑話-優秀籃球運動員重複經歷重大傷害與復出之生命歷程探究
    (2018) 洪康喬; Hung, Kang-Chiao
    研究者本人曾被譽為HBL賽場上的傳說,「我」是2009年松山高中奪下隊史首冠的主力球員、創下HBL跨季29連勝的紀錄、2010年松山高中完成隊史首度連霸的冠軍賽MVP(最有價值球員)。在冠軍賽單場獨得破紀錄的48分,目前還是冠軍賽得分紀錄的保持人。然而,在這之後想再繼續向下一個目標前進時,卻遭遇到了所有運動員的夢靨運動傷害,經歷了這四次大手術,讓我開始以不同的角度來面對人生,並用對球場上拚戰態度繼續努力下去。在反覆著從帶著光環的雲端跌落谷底後又再振作。 根據上述的研究背景,本研究的目的如下:一、 探究籃球、傷痛和我三者之間的交互關係。二、重新反思這段在受傷經歷事件時,各階段的心態轉變。三、重新尋找籃球之於我的內在深層意義。 主要的心靈轉變歷程可以歸納成「四話」。從神話變成笑話,我想重回舞台把笑話變成真話,卻又一次次地變成了謊話。研究結果發現在這過程中經歷了許許多多外人無法想像的心靈轉折。籃球的高低起伏如同四季般,我深刻體會過被萬眾矚目的巔峰,也感受過外界對我的冷嘲熱諷後,最重要的就是隨時保持正面思考。而「受傷與復出」是折磨也是一份禮物,從中學習讓自己更加強大。先前的我因為不敢面對,害怕接受死亡的事實,所以搖擺在其中;而現在的我,選擇勇敢地面對它。這樣的轉變使得我想要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正視自己所害怕的一切事實,和自己內心對籃球那堅定的渴望。
  • Item
    跳投前腳步的運用—以2015年歐錦賽男籃為例
    (2017) 唐立堯; Tang, Li-Yao
    由先前對籃球出手型態的研究可以知道投籃在比賽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雖然跳投的命中率常因為距離籃框遠的關係而較其他出手方式低,但在高層級的籃球比賽中跳投仍然是最常被使用的得分技術。跳投前的腳步是球場上的基本動作:踏步,一二步停,跳步停及轉身。這些腳步不只可以在跳投前使用,也是籃球場上跳躍,停止,轉換方向必須的動作。在不同層級的比賽中,由於技術能力、體型及速度不同,基本技術的表現可能會有不同;此外,競爭激烈的程度在同一個層級的比賽中亦有不同。本研究以業餘籃球競賽中具高技術水準之歐洲男子籃球錦標賽為範圍,將比賽分差使用集群分析,分成小比分、中比分、大比分差的比賽,再以影片標記分析的方法,探討跳投前不同腳步使用的次數與結果。結果顯示在2015年歐錦賽男籃中比分中(10到23分),敗隊的跳投次數明顯高過勝隊,勝隊的出手被犯規多於敗隊。中比分及大比分(25到30分)勝隊出手命中率顯著高於敗隊。無論比分差距、收球方式,一二步是最常用的跳投腳步,跳步跳投次之,踏步、轉身及無腳步跳投數量最少,其中轉身腳步跳投在禁區數量較多,有別於無腳步跳投在三分球較多的現象。在大比分中勝敗隊的命中率有顯著差距,其中一二步、跳步皆是勝隊高於負隊,唯有踏步跳投命中率為負隊高於勝隊。跳投的次數越遠越多,並以接球為主;中距離跳投命中率較三分球跳投高。建議以最少次數的跳投腳步,無腳步投籃開始學習跳投,而高水準籃球選手的訓練應強調外線接球跳投。